Facebook神秘硬體部門Building 8,正在研發如何用腦波「打字」、用皮膚「聽見」聲音

 
facebook在一年前成立神秘硬體開發部門Building 8,
當時,執行長佐克伯不僅挖角Google先進科技計畫部門(ATAP)
前負責人蕾吉娜·杜根(Regina Dugan)來領導,
甚至預告Building 8將在Facebook未來10年扮演關鍵性角色。而在今天的F8開發者大會上,
Building 8終於首次公開他們正在進行的兩項專案:
用腦波打字的腦機介面,以及用皮膚「聽」見聲音的系統。

A few minutes ago at F8, we shared a project we're working on that will one day allow us to choose to share a thought, just like we do with photos and videos.Our brains produce enough data to stream 4 HD movies every second.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best way we have to get information out into the world — speech — can only transmit about the same amount of data as a 1980s modem. We're working on a system that will let you type straight from your brain about 5x faster than you can type on your phone today. Eventually, we want to turn it into a wearable technology that can be manufactured at scale. Even a simple yes/no "brain click" would help make things like augmented reality feel much more natural.Technology is going to have to get a lot more advanced before we can share a pure thought or feeling, but this is a first step.

Publicado por Mark Zuckerberg em Quarta-feira, 19 de abril de 2017

用腦波直接打字,速度每分鐘100字、較手機打字快5倍

「我們可以用腦波溝通嗎?」杜根問。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必須先了解,
人腦運算速度和溝通效率間有多大的落差。她指出,人腦每秒可處理1TP(約4部HD電影)
的資料量,不過,我們最常用的溝通方式——說話,卻還是像1980年代的數據機一樣慢。

為了讓溝通速度跟上大腦思考,Facebook開發的腦機介面,可讓人類透過腦波直接打字,
速度達每分鐘100字、比我們用手機打字的速度快上5倍。

儘管現在已有科學家研究如何解譯腦波,不過大部分仍需要在大腦植入晶片,很難規模化。
因此,Facebook並不打算用侵入式方法,而是打造一套光學神經成像系統,每秒掃描大腦上百字,
解譯大腦皮層的神經信號,未來希望用穿戴式裝置的形式推出,
一旦研發完成,更有機會量產、讓更多人受惠。

這項專案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大學、柏克萊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合作研究,
目前已有超過60名工程師和科學家投入研發。

然而這是否代表某一天,我們的腦波可以輕易被解讀?對此杜根解釋,她們目的不是要駭進大腦,
而是在於解譯出那些已經準備好分享、在大腦語言中樞中的字,就像手機裡雖然有很多照片,
我們可自由選擇要分享哪幾張。

儘管距離最終目標仍有一大段距離,不過佐克伯指出,只要我們能用大腦、
不用再透過遙控器回答「是」或「否」這樣簡單的問題,就能大幅提升VR和AR使用體驗,
而這兩個也是Facebook本次F8開發者大會的重點。

用皮膚感測不同震動,藉此理解不同單字

除了讓我們用腦波「打字」,Building 8的另一項專案,
是一套讓我們可靠皮膚震動「聽見」聲音的系統。

事實上,聽覺是利用耳蝸將外界聲音轉換為大腦可理解的訊號,讓我們聽見聲音,
只不過,Facebook希望將傳播介質換成皮膚。就像點字一樣,只要能分辨每個凸點所代表的字,
就能理解意思,而Facebook將凸點換成震動,其研發出一款臂套,
可根據不同字用不同頻率和模式發出震動。

Facebook在發表會現場也播放現階段實驗成果影片。影片中,受測者在學習完代表「球體」、
「圓錐體」、「黑色」、「藍色」等9種單字的震動模式後,便可根據震動解譯出單字意思,
也能理解像「藍色球體」這類的組合字。

杜根表示,這項技術不僅可改變聽障者的溝通方式,也能運用在即時翻譯上,
「或許不久後,我可以在大腦中用中文表達,但你能直接用西班牙文理解。」

Facebook革命人類溝通方式的野心

成立13年,Facebook這位社群媒體元老不但已跨足到硬體,做出虛擬實境裝置、
360度全景攝影機等裝置,甚至開始研發腦波溝通這類的實驗室科技。
不過整體而言,這些產品的核心仍未脫離「社交優先」。
例如,昨天公布的虛擬實境社交應用程式Spaces,以及這次Building 8在開發者大會上公開的技術,
目的都是為了讓我們有更多溝通模式可選擇。

有趣的是,Facebook近來因不斷像Snapchat「致敬」而飽受批評,
被質疑是否已經想不出什麼新梗。不過,從這次的開發者大會上,
Facebook透露出比「做照相濾鏡」更偉大的野心,儘管還不確定這些想法什麼時候可以實現,
但可以確定的是,挾著近19億用戶和龐大營收基礎,Facebook要革命全人類溝通方式的實驗將繼續。

 
文章來源/數位時代
圖片來源/facebook

 

訂閱TC Sharing

追蹤TC Incubator

粉絲專頁


IG懶人包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