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今天一早 小米已經正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招股書
這意味著
距離小米成為港股改革後第一家「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 已經越來越近了
一位接近小米 IPO 中介方的人士此前對媒體透露
根據目前獲知的消息 小米的估值至少在 700 億美元左右
上市之後短期內可能會超過 1000 億美元
這樣一來 小米有望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 IPO
同時也將成為今年以來全球規模最大的科技新股
在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的公開信中
他提到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這也揭開了小米公司的主要業務結構
根據已公佈的招股書
小米公司在 2017 年的營業收入達到 1146.2 億元人民幣
經營利潤為 122.15 億元 年度虧損 438.9 億元
其中 來自智能手機銷售的收入為 805.7 億元
貢獻了公司總收入的絶大部分 占比約為 70.3%
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為 234.4 億元 占比約為 20.5%
互聯網服務收入為 98.9 億元 占比約為 8.6%
而幫助小米在短短八年間從一家初創公司成長為目前的科技巨無霸新股的
則是小米特有的商業模式
雷軍把這種集硬件、新零售以及互聯網服務於一體的特殊商業模式
稱為「鐵人三項」 他指出: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 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儘管硬件是我們重要的用戶入口 但我們並不期望它成為我們利潤的主要來源
我們把設計精良、性能品質出眾的產品緊貼硬件成本定價
通過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線上線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戶手中
然後持續為用戶提供豐富的互聯網服務
目前來看,硬件產品仍然是小米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智能手機和 IoT 及生活消費產品共同為公司貢獻了九成以上的營業收入
對硬件產品銷售的強烈依賴具有很大的風險性
除了日益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之外 小米追求極致性價比的策略
也代表其要不斷降低硬件產品的利潤率
雷軍曾對外承諾
從 2018 年起 小米每年的整體硬件業務綜合淨利率不會超過 5%
如有超出部分 將全部回饋給用戶
而在行業內的普遍觀點看來
想要把硬件產品的淨利率壓縮到 5% 以下 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相較於大家關注的生產成本
雷軍所選擇的策略 是將成本壓縮放到運營、交易等環節中去
「推動一場深刻的商業效率革命」
這一方面體現在用戶的獲取和觸達上
另一方面也反映在小米多樣化的運營和銷售渠道上
「為發燒而生」一直是小米所遵循的一個價值觀
從誕生之初 在產品設計上創造極致的用戶體驗
即是小米迅速擴大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方式
根據小米公佈的數據,截至 2018 年 3 月
小米旗下的 MIUI 月活躍用戶數已經達到約 1.9 億
其中擁有 5 個以上非智能手機或筆記本電腦的小米互聯產品的「米粉」超過 140 萬
這些忠誠度極高的「米粉」 一方面為公司貢獻了硬件產品的銷售額
另一方面也提供了豐富可觀的用戶數據 成為小米重要的「資產」
除此之外 已經連接了超過 90 家企業的小米生態鏈
也是小米模式生命力的重要來源
圍繞核心的智能手機
小米生態鏈已經形成了包括手機配件、智能硬件、生活消費產品在內的三層產品矩陣
更豐富的 SKU 和統一的品牌價值幫助小米和生態鏈企業獲得了「共贏」
今年 2 月,小米生態鏈中最重要的企業之一 華米科技成功赴美上市
進一步驗證了小米生態鏈模式成功的可能性
在營銷渠道上 開創了「互聯網模式」的小米
如今更加依賴於「線上+線下」的新零售方式
除了自營和第三方線上渠道之外 從 2015 年開始
小米通過開設自營的小米之家進一步擴大線下直銷網絡 以觸達更多的用戶
除了國內市場之外 小米近幾年在海外的擴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根據 IDC 最新發佈的數據,截至 2018 年第一季度
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機的總銷量排行榜上位列第四 同比增長 87.7%
而在 2017 年第四季度 小米手機在中國大陸和印度市場的出貨量均排名第一
根據招股書中公佈的數據,2017 年
小米在海外市場的收入達到 320.8 億元 同比增幅超過 200%
多樣化的營銷渠道
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米在單一市場中的競爭壓力
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分銷效率 讓小米的「合理利潤」成為可能
不過對小米來說
不斷降低對硬件產品銷售的依賴、拓展更豐富的收入來源
仍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挑戰
也是決定公司能否突破邊界、真正成為一家「互聯網公司」的重要考驗標準
數據顯示
在最近的三年來 智能手機對小米公司的收入貢獻率已經從 80.4% 下降到了 70.3%
而以廣告和線上遊戲等增值業務為主的互聯網服務收入
貢獻比重不斷在加大(從 2015 年的 4.9% 到 2017 年的 8.6%)
如果能在該領域有所拓展 雷軍口中的「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將更為可期
根據招股書 小米公司將把本次上市所募集的資金用於以下幾種途徑:
・約 30% 用於研發及開發核心產品
包括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筆記本電腦、人工智能音箱和智能路由器
・約 30% 用於投資擴大及加強 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及移動互聯網服務(包括人工智能)等主要行業的生態鏈
・約 30% 用於全球擴張等
・約 10% 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延伸閱讀》
・為什麼看好小米收購GoPro? 分析兩大企業的戰略及戰略問題
・如何建造一家小而美的AI公司?與行業巨頭劃清界線
・Fintech公司創新案例研究合集
文章來源 WeChat: 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