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人人都適用的「腦進化」法則!掌握這 3 種失敗經驗,從大腦就根除失敗

創業家常講「不要往人多的地方走。」
因為大家都很聰明,如果走一樣的路,成功的機會早就被先行者拿走。
同時,跟隨別人走,還想要比別人成功,
本身就隱含以為自己比絕大多數人優越的心態。
弔詭的是,跟隨別人的行為還有另一層意思,
就是把自己限制在做「別人覺得是正確的行動」內。
此時我們同時認為別人是正確的,
又以為自己比絕大多數人優越,這種衝突最後只會導致人生平凡無奇。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對人生勝利組的印象。
「考上第一流的大學,順利進入第一流的公司,
最終爬到一個不錯的位置退休,健康平順地過完一生。」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人生勝利組的腳本,寫成自傳會變成怎麼樣?
因為幾乎沒什麼失敗與痛苦抉擇的過程,人生也變得平凡無奇。
即便經歷失敗,也都是在「舒適圈」內的失敗而已。
這種失敗大家都經歷過,讀起來當然不會高潮迭起。
所以《英雄之書:觸動日本成千上萬年輕人,改變自我的人生開創法則》就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提出見解,
如果我們真的想成為人上之人,反而要嘗試失敗
因為人的大腦是一個其為複雜的電路。
只有在必要的時候,傳送電子信號到必要的迴路,腦才會工作。
然而,迴路很多也導致開始時,信號會漫無目的地亂竄,讓我們面對未知,會手足無措。
舉例來說,某天晚上你走在小巷,突然有一個黑影從眼前晃過。
為了辨認出這個黑影其實只是貓而已,就必須立即針對認知貓的迴路傳送信號。
如果此時信號也同時傳送到大象和老鼠的迴路,就會得出「完全搞不懂這個黑影到底是什麼」的結論。
結果你就會因為害怕黑影而動彈不得。
換句話說,腦雖然有豐富的迴路,但這些迴路都會視狀況,而有先後的順序之分,
在必要的時候,立即傳送電子信號到必要的迴路,才是好大腦。
那要怎樣才能擁有這種好大腦呢?不二法門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重複經歷失敗的過程。
因為一旦經歷失敗,大腦會自動關閉這次失敗經驗所用到的腦相關迴路,之後就會變得比失敗前更不容易失敗。
所以失敗,是為了讓腦認知出無用迴路的訓練
但好不容易經歷切身之痛換來的失敗網路,必須確實經大腦消化處理。
而要增加大腦處理的效果,就必須遵守三件事。

別對現在的「失敗」推卸責任

失敗時萬萬不可歸咎於他人。就算100%是他人造成的失敗,
也要因為自己未能預防失敗的發生,而好好自我反省。
這並不是理想主義,而是為了讓自己的腦認知到這是一次失敗的體驗。
如果歸咎於他人,腦就不知道這是失敗經驗,無法更新迴路。
明明經歷切身之痛,結果腦卻沒有因此進化,不是太可惜了嗎。
舉例來說,大家都有下訂單的經驗。
如果送來的貨品不是自己要的,而且拿出簽單也發現自己確實沒下錯單。
此時,我們就會把責任歸於其他人。
但請你試著朝不同的方向思考,「如果我避開旺季下單就好了,明明也沒有那麼急」,
或是「這是類似型號的商品。如果下單時我有提醒對方就好了」等等。
會朝著不同方向去想的人,即使是他人的失敗,也要化為自己的經驗。
這樣以後可以避免重蹈別人的覆轍,
而且將他人的失敗視為自己的責任,也會使自己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尊敬。
工作並不是把自己責任範圍內的事情做好就好。把自己的事做好後,
還要正確傳達給下一棒,最終作出正確的結果,才算是完成任務。
「自己做好」並不代表「也正確地傳達出去了」。
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就有為他人著想的言行舉止,
這種人自然會被認為是能「綜觀大局的人」,順理成章地走上領袖之路。

別對過去的「失敗」耿耿於懷

對於過去的失敗,更不應該經常回想。因為這種行為可能會接回好不容易斷開的失敗迴路。
比方說練球的時候,有些人一開始就會先反省,
「上次是因為這樣而失敗的,所以這次不要重蹈覆轍」。只有不會進步的球員才會做這種事。
這只會重新喚醒回憶,並讓失敗時的信號再次流入腦神經迴路。
反省應該是失敗的當下,或當天,就執行完畢。
這樣經歷過睡眠,失敗的腦神經網路就會斷開。
之後就不要再想起,否則失敗的行為可能再次還魂。

別對未來的「失敗」提心吊膽

絕對別為了未來可能的失敗而恐懼不安。這種行為只會建立還沒產生的失敗迴路。
如果一直想著失敗,那就一定會失敗。
就像許多主持人都曾表示,
「如果一直想著不要念錯來賓大名,而特別注意容易唸錯的姓名,就一定會念錯。
還不如別想太多,就照著念吧。」
明明就還沒失敗,倒先假設失敗,先建立起失敗的迴路。
這種負面思考只會讓腦神經迴路建立失敗和挫折的習慣。
換句話說,關鍵就在於挑戰前絕對不要想著不會成功,或羅織不會成功的理由。
原文出處:經理人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