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57f620a57f497

3個練習,改變自己、改變環境

今年在紐約中央公園的「夏日音樂祭」中,破天荒舉辦了「台灣之夜」,
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其實只源自一個年輕台灣女孩的決心。
只要凡事有感,對人事物多一點關心,多參與一步,一定能找到可以作為的地方。

我們常抱怨自己能力有限,所以生活一成不變,環境永遠在原地踏步。
但真是如此嗎?我曾做過一個實驗,結果發現,創造改變其實沒那麼難。
這個實驗的開始是這樣的:一早出門,我就告訴自己:不管碰到再糟糕的事,都練習抱著正向態度去面對,想辦法用「創意」來解決。
於是,有同事找我反映問題,我會先說:「沒關係,不嚴重,它是『好』的。」
同事的第一反應常常是不解,但我如果當下有「創意」可以解決,就當場說明。
要是一時間沒有更好的方法,就說「我先忙,晚點再告訴你」。為什麼?我要爭取多一點衍生「創意」的時間。
神奇的是,我發現練習久了,這成為一種習慣性的反應動作和程序,
而每一次自己的反應,都會影響到其他同事,往往這件事後來就真的朝比較「好」的方向發展。
所以,大家不妨想一想,通常你碰到事情的直覺反應是什麼?如果在之前、之後再多加一個動作,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其次,我曾經多次提過觀察力的重要,但除了觀察以外,再多一點「行動力」的練習,
不要永遠只站在旁邊看,試著去參與周遭發生的事情,往往會激發出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

多一點參與,就多一點驚喜

前陣子,我到紐約旅行,有一天去逛書店,在裡面選了一本書坐下來讀,旁邊有位先生和我併桌。
2小時後,我在,他也還在,我就帶著好奇心,主動探過身問他:「你在讀什麼書?」並和他分享我正在閱讀的詩集。
沒想到,他不但推薦我很多其他相關作品,告訴我紐約有很棒的關於詩的圖書館「Poets House」,最後我們還交換了通訊軟體帳號。
簡單的一個「行動」練習,回想起來,卻帶給我很多收穫。
如果每個人都多「參與」一點,甚至還可以創造出很有趣的城市風景。
在法國,如果你錯過火車,與其站在月台前氣急敗壞、怨天尤人,
不如到鋼琴前坐下高彈一曲,自娛娛人,或在一旁聆聽、鼓掌,幫忙錄影、現場直播。
這些提供給旅人的鋼琴,是由法國國家鐵路公司(SNCF)跟樂器商YAMAHA租來的,配備在全法國將近100座火車站中。
2014年,法國國鐵甚至和YAMAHA合辦了一場名為「輪到你彈琴」(Your Turn to Play)的全國性比賽,
匯集各地使用這些鋼琴演奏的影片,最後吸引了將近900人參賽。
可能有人會問:把鋼琴放在人來人往的火車站,不會受損嗎?
剛好相反,法國國鐵站線建設部發言人克雷爾.福爾農(Claire Fournon)說,
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鋼琴遭到破壞,「它們被所有人分享,並且得到所有人尊重。」
你看,這不是很美好?
最後一個「練習」,是不要抱怨,也不要等待別人,相信一個人也可以發揮不凡的力量。

別小看一個人的力量

在紐約時,剛好碰上今年中央公園舉辦的「夏日音樂祭」(Central Park SummerStage),
這是紐約每年夏天最重要的音樂、舞蹈盛會,讓紐約人可以免費或用低廉花費欣賞高水準的現場演出。
因為規模愈來愈大,這幾年陸續衍生如巴西、加拿大、法國等國的主題演出,
今年則破天荒有第一個亞洲國家登場,在當中舉辦「台灣之夜」(Taiwanese Waves)。
包括台灣的人氣歌手「安溥」(張懸)、搖滾樂團「旺福」和「落日飛車」,整整在中央公園的Rumsey Playfield演出近4小時。
能讓紐約人親身體驗何謂台灣的獨立音樂,從中感受台灣的文化和精神,這機會多麼難得,又多讓人感動!
在紐約籌辦這樣一個大型活動,當然不是件簡單的事,可是幕後的大推手,
事實上,不過是一個年輕的台灣女孩嚴敏。高中畢業後就到紐約讀書,嚴敏發現,紐約「夏日音樂祭」從來沒有邀請過亞洲音樂人,
於是,她決定跳脫台下觀眾的角色,主動爭取籌備專場的權利。
前兩年,主辦單位都以不熟悉華人音樂為由婉拒,但她不死心,
2015年再度敲門,終於促成今年7月16日晚上6~10時的「台灣之夜」,並且得到多家企業與文化部、外交部、觀光局的協助。
從正面思考帶動創意,到參與、行動與相信,即使只有一個人,即使只是從一個小點開始,但只要不折不撓,爆發力可以非常驚人。
「台灣之夜」是一個例子,夢田文創推動獨立書店的工程也是。
從最初是零,到一家家集結起來,拍紀錄片、出書、開書店,我們慢慢倡議出一個有能見度的文化議題,
也串聯出愈來愈多的同好,能一起共好。
只要凡事有感,對生活中的人事物多一點關心,多向前一步去參與,一定可以發現能夠作為或是可以倡議的地方。
改變難不難?其實就從一個念頭開始,它會泛出無窮的漣漪。有了起點,改變,一點都不難!個人如此,社會、國家亦然。
原文出處/Cheers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