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_SplitShire-8856

拜託,別再「管理時間」了

先來看一個統計:
● 8.7小時工作
● 7.7小時睡覺
● 1.1小時做家務
● 1.0小時飲食
● 1.3小時人際
● 1.7小時其他
● 2.5小時休閒活動
這是什麼?
這是「美國時間利用調查(American Time Use Survey)」:
它顯示了美國25-54歲、家裡有小孩的普通上班族,每天運用時間的情形。
和你的每日行程比對看看:你的時間運用,有沒有什麼差別?
先別說其他,光就睡眠時間來看,台灣人似乎就少了許多。
根據人力銀行資料,台灣上班族在工作日的平均睡眠時間只有370分鐘(2013年調查),約6小時多,
不只低於美國,也低於英、德國、日本等。
理想的情況當然是,我們能夠減少工作比例,
增加睡眠時間、休閒活動時間,或是其他能自由運用的時間。
書店裡,「高效工作術」、「成功人士都早起」云云,各種時間管理的相關書籍不斷出現。
只可惜更多的情況是,把書買回家、興致勃勃試了一周後,
發現雜事、瑣事纏身,趕專案、忙開會…早起?開什麼玩笑,我昨晚可是加班到半夜一點才回家。
好吧,聽聽這個:號稱全球最有生產力的人,告訴你「別把心力放在管理時間上了!」

生產力=時間+精力+注意力

貝里斯貝利(Chris Bailey)對「如何提升生產力」很有興趣,在他的部落格和同名書籍《最有生產力的一年》當中,
進行了這個為期一年的計畫(A Year of Produc-tivity, AYOP),探索如何提升每日的工作效率與生產力。
在親自嘗試了各種方式之後(當然也包括早起),他的主要論點如下:
「真正重要的不是你如何管理時間,而是如何管理自己的專注力和精力。」
時間當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精力與專注力。
貝利認為,相較過去,我們的工作更加複雜,牽涉許多與人共事、合作的機會;
要真正做到「獨善其身」管理自己的時間,其實並不如想像中容易。
一個冗長的會議、老闆臨時指派的工作、與朋友家人的聚會,都有可能中斷你原本精心規畫的時間表。

別把焦點放在自己多忙,專注在你能完成多少成就

告別「分秒必爭」的時間經濟年代,我們已經進入更聰明的知識經濟時代。
一個真正有生產力的人,會優先管理自己的專注力和精力,
換句話說,當我們能夠釐清自己每日必須完成的任務順序、並且確認自己有多少精力和專注力,
時間才能真正有效被運用,而非空擬定計畫、免強執行,最後搞得自己疲憊不堪。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有效提升並運用自己的專注力和精力呢?貝利在書中提供不少建議,
包括確認自己的任務優先順序,找到並訓練自己最能高效工作的生理黃金時段、刪減不重要的事情,
甚至面對自己的拖延、創造能夠靜下心來從容行事的「專注力肌肉」

等不及開始嘗試了嗎?最後的小提醒。

進入數位多工時代,有些觀念你必須改掉:別把焦點放在自己多忙,

專注在你能完成多少成就上--用少量的任務,完成大多數的成就。

同時,人類有個習慣是對「現在的自己」過於寬容,而把工作交付給「未來的自己」,

當下不想完成的事情,總想著「以後再說」…下一次當你想要拖延,

若真的無法在當下處理,至少擬定「拖延清單」提醒自己、或是先開個頭做一點點都是好方法,

提醒自己,別太高估或折磨未來的自己了!

原文出處:30雜誌

訂閱TC Sharing

追蹤TC Incubator

粉絲專頁


IG懶人包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