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的,Macintosh電腦這條產品線將要過32歲生日。
它有著燦爛的光榮歷史,但當市場一路萎縮時,Mac產品線的未來,會是什麼光景?
內容目錄
Mac榮景仍在,但暗藏陰影
從表面上看,Mac產品線還是繼續成長。如果把Mac產品線當成一家獨立公司來看,
截至今年九月為止的2016會計年度,從Apple的財報可以看到「Mac公司」的營收達到228億美元,
在財星五百大排行榜中可以排到第123名,和時代華納、哈利伯頓公司、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
雷神公司等大企業相比,一點也不遜色。
雖然這些年來Mac產品線表現非常亮眼,但好日子總會過去。
當整體PC市場逐漸萎縮之際,Mac也難以避免走下坡路。
當你的公司處在逐漸凋零的市場時,你會採取什麼行動?
如果你決定壓低產品售價以搶回市佔率,那就犯了天大的錯誤。
許多PC相容機的廠商就選了這條不歸路,結果就是讓大家的產品變成廉價消費品、
彼此沒有區別,而且毫無價值可言。
HP就是這樣幹的,他們把PC和同樣也變成廉價消費品的印表機事業,打包送做堆,
組成另一家公司,結果就是輕率地葬送了這家公司的前途。
最近的財報數字顯示出HP在PC產品線上的毛利低得可憐,僅僅只有4.3%;
相形之下,Mac產品線的毛利率雖然並沒有公開數據可看,據傳達到25%以上。
當別人在萎縮的市場中打出低價牌,搶著比對手更快速地向下沉淪時,
Apple採取了完全相反的高階策略,推出了全新、更加昂貴的Macbook Pro,
並且搭載了Touch Bar,讓產品一眼看去就和別人完全不同。
雖然Apple絕對不會承認,但這擺明了就是要在走下坡的市場中逆勢而為,想辦法榨出更多錢來。
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看出Apple也認為PC市場愈來愈沒賺頭,
那就是Mac桌機與筆電的產品更新周期變得很長。另一方面,在2016年度iPhone賺了1360億美元,
所以iPhone在Apple中的地位一定比Mac更重要,也會爭取到更多的產品開發資源。
這道理很容易理解,因為真正驍勇善戰的將領,一定會把最多最強的可用之兵投入最關鍵的戰役。
iPad和Mac的兄弟䦧牆
PC市場會不會繼續崩壞,直到完全消失為止?從播放器市場可以略知一二。
2006年,也就是神器iPhone推出的前一年,iPod產品線的利潤甚至比Mac還高,
但到最後,iPod還是完全被新推出的iPhone徹底吃掉,屍骨無存。
很多人認為同樣的取代故事也會發生在iPad和Mac身上。當iPad如超級新星一般在市場上崛起時,
很多人都認為「總有一天iPad會完全取代Mac」;確實在2014年時,
iPad產品線的營業額達到300億美元,超越了Mac的240億美元。然而好景不過三年,
三年過後iPad的營收就比Mac低了。2016年的最新數字,Mac營收是228億美元,iPad只有206億。
對於Mac和iPad之間兄弟䦧牆的問題,Apple的高階主管提供了兩者間清楚的定位:
「在Mac這端,除了有個大螢幕外,還有鍵盤和觸控板用來輸入,所以用電腦時不必抬起尊手;
而Touch Bar則是這種操作方式的延伸。比過去面積更大的觸控板,
可以用一、二、三、四指多點觸控,也能精確地操控滑鼠指標。
而在iPad這邊,用戶界面簡單又直覺,可以用手指直接在螢幕上操作;
如果是Pro版的話還可以加上鍵盤和觸控筆,喔不,是「鉛筆」。
透過iCloud Drive,你還可以把Mac上的桌面和文件檔案拉到iPad上使用。
畫面分割功能則讓你可以同時打開兩個視窗,同時操作兩個App。」
對於不熟悉Mac或iPad的人來說,這樣的區別不夠清楚。
iPad看起來就像是微軟力推的Surface一樣,試圖融合PC和平板的操作體驗。
Surface已經來到第四代,而微軟不斷強調這是客戶最想要的操作方式;
Apple則說微軟的做法很糟,因為像Office這種傳統的Windows軟體,
是專為能精確控制輸入指標位置的滑鼠而設計的,
並不適合手指這種又粗又大,難以精細控制指標的輸入裝置。
如果看最新的季報,微軟說Surface系列的營收有9.26億美元,去年一整年營收約44億美元;
同期間Mac或iPad任一產品線的營收,都比Surface多了200億。
不過話說回來,不同的產品哲學,很難拿來互比。
要是Apple在不久之後推出了附有鍵盤和觸控板(也許不像Mac的觸控板那麼大又好用,
但畢竟還是個觸控板),能夠精確控制滑鼠指標的新版iPad,市況又會如何發展?
這其實有點難回答。不過可以肯定的是,iPad和Mac間已經有點模糊的區隔,會變得更加難以分辨。
情況的複雜程度還不止於此。
筆者寫這篇文章時,用的是一台內建1.2GHz Intel處理器的MacBook;
這是我用過最好的筆電,不但體積小巧,有個很棒的Retina螢幕,讓我的老花眼看起來比較輕鬆,
重量還跟加上保護蓋的12.9吋iPad Pro差不多。而我手上的iPhone 7 Plus,通常用來當做個人熱點,
幫MacBook連上網路;裡頭內建的則是時脈高達2.34GHz的A10處理器,
比MacBook的處理器還要強得多。
這種怪異的現象讓Mac和iPad的關係變得更加弔詭。假設Apple要推出以Ax處理器為心臟的Mac,
理論上由於從晶片到軟體都掌握在Apple手上,再加上許多軟硬體組件都能同時在ARM和Intel平台上
運作,對Apple來說轉換平台應該是易如反掌。但是回到真實世界裡,對第三方軟體開發者來說,
得被迫將許多既有的Mac軟體轉換到不同的平台上,絕對是大麻煩。
量變導致質變
iOS裝置取代Mac,真的會發生嗎?量變將會導致質變。
每年有上億支iOS裝置賣給消費者,iOS平台也得到更多的開發資源,
所以iOS裝置顯然會是最後的勝利者。
由此觀之,這個涉及幾百億美元市場的問題,已經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什麼時候會發生。
就像2014年Horace Dediu的一則推文裡說的一樣:
「未來學家能預測未來,但億萬富翁知道未來何時成真。」
最後能夠決定市場走向的,將是iOS裝置的數量。
可以想見,Apple不會自己主導這場變局,而會坐等用戶和開發者來決定,何時才是Mac的末日。
文章出處/火箭科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