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結構大調整 收入結構改變、“去資產化”轉型

【FinTech】京東金融不做金融 要做科技轉型?!

 

在金融業強監管的大趨勢下 京東金融在做 「去資產化」 轉型

未來其收入將來源於服務金融機構而產生的服務性收入 

而不是擁有資產所獲得的收益

在金融行業強監管的大勢下 

曾經的Fintech公司紛紛向科技領域轉型 京東金融正在「去資產化」

從整個行業來看

螞蟻金服亦於2017年初宣佈將自身定位於TechFin

以後只做技術(Tech)幫金融機構做好金融(Fin)

 

此前行業有傳言稱京東金融將 不再做金融

這並不是指要放棄供應鏈金融、白條等金融業務 而是未來收入結構的改變

 

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對《財經》記者說:

「未來京東金融的收入,將來源於服務金融機構產生的服務性收入,

而不是擁有資產所獲得的收益。」

 

這意味著

京東金融在未來將不直接持有金融資產 往金融機構轉移 

包括白條、京保貝、京小貸等 資金池子放在合作銀行

以消費金融產品「白條」為例 京東金融在未來會與金融機構合作 

包括聯合建風控模型等 而資產直接放在金融機構

 

京東金融於2013年10月獨立運營

依託於京東集團積累的客戶和場景資源交易及信用數據

先後拓展了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眾籌、理財、支付、保險、證券等業務線

其中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成為其「拳頭產品」

 

京東金融曾於2016年1月獲得66.5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

據傳聞於2018年3月又獲得130億人民幣的戰略投資 估值超200億美元

 
 
 
 

在向服務模式的轉型中

 

京東金融由賺to C的錢 逐步轉為賺to B的錢

京東金融原先的模式是B2C 自己做金融業務 直接面對消費者

如今則轉型為「B2B2C」 中間的B是金融機構 

實際上是幫金融機構做金融業務 轉變為服務型公司

 

但其與外包不同的是 

傳統的外包業務是指IT公司幫金融機構做一個系統

而京東金融由於有場景資源 做的是全鏈條服務

從獲客到最後的催收 依舊是由京東金融來運營

所以整體交易量不會受太大的負面影響 而是收入模式發生了變化

「對於這個新方向,我花了一年多時間來說服團隊。」

陳生強表示。

 

當一家公司有客戶 又有做金融的能力

卻放棄賺全產業鏈的錢 為金融機構做服務 這本身是一個很難的決定

但在原來「用金融科技的方式做金融業務」 的模式下

限制其發展的瓶頸是淨資本

 

因為資本的多少決定了業務規模可以有多大

比如為了保證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銀行業需要考慮資本充足率

「由於淨資本的限制,技術能力再強也作用有限。

因為這只能在淨資本的基礎上,

讓資金的利用效率更高而已。」

陳生強說 他認為這種模式的天花板很低

 
 
 
 

與市場傳聞不同的是 京東金融的

「去資產化」並不等於「不做金融」
 

目前京東金融200億美元估值是由十大業務線支撐的

據一位京東金融公司人士透露

現在京東金融的估值是按業務條線單獨估值之後再融合到一起的

所以京東金融不可能「放棄」已有的這些業務

畢竟服務性收入總量較低 利潤率再高也支撐不住整體

而且如果沒有一線的金融業務經驗 科技類公司很難真正具備服務金融機構的能力

 

在京東金融的核心業務線供應鏈金融和消費金融方面

由於京東商城是國內最大的自營電商平台 積累了大量有融資需求的客戶

據中信證券數據 截至2016年末

京東金融消費信貸、企業融資和供應鏈融資的期末餘額分別為

253億元、7億元和116億元  同比增速分別為153%、40%和90%

 
 

2016年5月

京東白條的不良率在1%左右 與同業水平相當

同期主要上市銀行消費貸款不良率基本處於1.8%-2.0%區間

從定價水平看 

京東白條分期費率、逾期費率均低於螞蟻花唄和主要零售銀行的信用卡分期業務

 
 
 

市場競爭力較為突出

 

對於牌照 京東金融並沒有放棄獲取各類牌照的努力

「牌照是防守而非進攻。」

陳生強說

 

京東金融持有的牌照幾乎都是小牌照

「如果沒有這些 無論是基金、支付還是小貸

出於合規考慮 所有的事情都做不了」

一位從業者對《財經》記者說

 
 

未來所有的金融業務都需要納入監管 這個趨勢很明顯

而科技業務不容易觸碰紅線 所以包括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 都在往科技轉型

 
 

 
 
《延伸閱讀》

・2017金融科技風險投資概況 附原文報告

・Fintech公司創新案例研究合集

 
 
 
 
 
 

文章來源 鈦極客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