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推薦本文的原因】
過去人們對娛樂的消費並不講究,但近幾年來,在中國越來越多人願意至現場觀看演唱會、音樂節、展覽等的LIVE活動,甚至是花高額的金錢購買較前面的位子,對於許多人來說,這類的娛樂活動已是稀鬆平常的事,顯現出LIVE娛樂市場呈現著持續升溫的狀態。
以下分享給大家目前的趨勢分析:
所謂「現場娛樂」,就是指需要到達現場才能夠享受到的文化娛樂活動,這其中就包括演唱會、音樂會、話劇戲劇、體育比賽、兒童親子活動等。
過往,走進影院看大片是最主流的文娛消費之一,而近幾年來,現場娛樂消費正成為中國人精神文化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去到現場看演唱會、音樂節、歌劇話劇、展覽等,現場演出市場正呈現出持續升溫的態勢。
01「今晚去現場看演出」 成90後、00後常態消費
現場演出門票普遍幾百塊熱門活動則動輒上千元的票價,在不少60後、70後眼中略顯奢侈,但在不少年輕人的觀念裡,「去現場看演出」才是真正面對面接觸娛樂文化的途徑,願意為所愛到現場表示最大的支持。
根據中國2012- 2017現場娛樂消費的調查,2017年 90後在現場娛樂消費人群中票房貢獻力最強達到58%,95後占比20.6%,這表示十人裡起碼有兩人是95後,80後貢獻度排名第二佔比34.13%,70後近年人數比例小幅下滑 目前僅為5.66%。
年輕消費群體的崛起或得益於兩個層面:
1 國家戰略+消費升級
「十三五」規劃中國家將文化產業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政策與環境進一步促進了文娛產業的爆發式增長,另一方面,從宏觀角度來說,當國家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 到3000美元的時候 ,居民進入物質消費和精神文化消費並重時期,GDP達到5000美元是精神文化需求進入旺盛時期,在2016年中國均GDP已經達到8000美元 ,可以說達到了一個精神文化需求井噴的時代,年輕人無論是在收入增長亦或是對新事物的接受度上,都處於相對較高的層級自然成為了助推現場演出市場的主力軍。
2 滿足社交需求
比起線上娛樂,現場娛樂更能夠滿足年輕人的社交需求,並由此產生更多消費可能,「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去現場看演出可以是一個人的「小確幸」,更可以成為一群志同道合好友的聚會新方式。朋友圈曬個票、看完寫些評價,不僅顯得很洋氣 ,還能在眾多點讚者中找到新的同伴等等。
正因為如此 例如音樂節、話劇等,從最初的小眾時髦,逐漸變成了一種大眾的新生活方式,無論你是文藝青年,還是熱血少年,都能在豐富多樣的現場娛樂中找到最能直擊心靈的那一種方式。
02「用情專一」是主流 「跨城觀演」不罕見
放眼演唱會市場,雖然近年來開個唱的新晉歌手越來越多,但每年都舉辦演唱會的明星藝人 非「樂壇常青樹」莫屬,陳奕迅、張學友、周杰倫、張惠妹在過去六年間召開演唱會場次數超過百場,陳奕迅更是以137場個唱位居「勞動模範」榜首。
僅在北京據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演出行業協會最新統計,2017年北京市演出市場的觀眾人數、票房收入達到歷史新高,分別為1075.8萬人次和17.17億元,其中大中型場館演出票房對北京演出市場貢獻最高,收穫7.72億元佔到總票房的45.0%。
同時,早年較為流行的拼盤演唱會近年來熱度明顯下降,除商業定製演出外幾乎沒有太多消費市場,年輕粉絲對偶像呈現出較高的忠誠度,他們更願意將精力、財力毫無保留地用在偶像的身上,接受採訪的粉絲普遍表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非常願意追隨自己喜愛的明星去各地巡演.因為無論是演唱會還是球賽現場,那種幾萬人一起狂歡的現場氛圍,若是隔著屏幕是永遠無法感受到的。從具體消費者的城市分析來看,蘇州、寧波、佛山的跨城觀演用戶超六成,說明這幾個城市的現場娛樂市場需求巨大具有較高的票房潛力。
03內容品類多元化 音樂節、電競、展覽成新寵
隨著整體文化娛樂市場的成長和人們文化消費水平的提升,除傳統演出、賽事等品類外,以展覽為代表的根據文化價值內涵的內容品項類 ,也有機會在文化消費升級和需求增長的過程中得到發展。
另外,隨著電竟產業的快速發展,電競賽事開始規模化、專業化、IP化,接觸偶像、參與線下互動體驗以及購買遊戲周邊商品,成為消費者線下看比賽的附加原因,而對於舉辦場地 二三線城市成為最受關注的地區,不過與一線城市相比 二三線城市的娛樂活動並沒有那麼豐富,電競娛樂活動包括賽事更容易調動起當地用戶的興趣.但單一往三四線城市發展也不是明智之舉,其硬件設施會成為舉辦賽事的最大阻礙,兩相權衡之下二線城市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除了上述提到的兩項之外,近年來各類音樂節的熱度也不斷升高,近年來,隨著傳統唱片行業的衰落,越來越多的音樂公司將目光轉移到了音樂現場演出領域尤其是音樂節市場,另外,生活節奏加快的原因,使聽音樂日益成為人們減緩壓力、慰藉心靈的方式。
音樂節市場的強大潛力催生出越來越多的音樂節品牌。調查顯示2007年中國音樂節一共只有 24 台,2009之後音樂節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2014年全國共舉辦了148台音樂節,據相關報導2016年音樂節再次迎來爆發式增長 全年共舉辦200多台,而在各類音樂節中電子音樂節市場趨勢如虹,在2016年中國電子音樂節有36場,到2017年電子音樂節增加至86場,根據趨勢不難預測在今年電子音樂節將會突破150場。
數據還顯示,經過多年的市場積累,一些優秀的戲劇演出團體已經形成了IP化的品牌影響力,「開心麻花、孟京輝、賴聲川」等票房已占話劇市場半壁江山,成為許多觀眾心中票房號召力的代名詞。而伴隨著熱門小說、影視劇、遊戲的IP舞台化改編風潮,這些「粉絲戲劇」坐擁大量原作受眾,自帶「吸睛」體質,一經舞台化往往表現出不俗的票房成績。
總體來看,在中國整個文化娛樂產業高速發展的今天,現場演出市場的增長速度還將持續加快市場潛力極大,從政府到市場,都愈發重視演藝產業在當代社會政治、文化以及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而行業的擴容也帶來了新時代獨特的發展樣式 與資本、經濟的融合,產業鏈不斷升級,似乎更能為中國LIVE娛樂行業的快速發展、粉絲經濟的市場擴充創新賦能。
主圖Photo by Desi Mendoza on Unsplash
參考來源 君曜資本,經TC彙集整理,部分內容為TC創作,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C SUMMARY
現場娛樂消費逐漸成為了新的主流,加上滿足社交需求,使得年輕的消費族群崛起,許多消費者對於他們所支持的偶像呈現高忠誠度,更願意將精力與財力投資在喜愛的偶像上,也特別享受現場的狂歡氛圍,而娛樂內容品類多元化,不再只局限於偶像,音樂節、電競、展覽成為了新寵,藉著政府到市場逐漸重視演藝產業,使產業鏈不斷升級,未來的市場將無可限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