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技巧、個人特質

【面試技巧】比起專長更讓面試官在意的個人特質

【推薦原因】


履歷表經歷豐富卻不受面試官愛戴嗎?或是你曾看過有的人沒有太多特別的經歷卻總是很容易拿到offer?其實這都是有原因的!除了經歷以外,個人特質也是面試官會考量的元素之一。本篇文章將告訴三個步驟展現好的個人特質,增加求職成功的機率!
 


 

一、人設致勝

有一段時間,公司搞大面試,由幾個部門經理和HR一起面試,這讓我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別的面試官如何判斷面試者,然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
 
「人設」不明顯的人在面試中常常會被忽視。有些面試者明明很優秀,但有些面試官總是舉棋不定,不斷挑刺:「雖然他的能力不錯,但是他說話時眼神一直在游離,避免跟我們正面接觸,說明他對自己所說的缺乏自信(挑剔的邏輯)。」
 
「人設」明顯的人,一旦遇上「投緣」的面試官,就很佔便宜。有些面試者明明有明顯的弱點,可面試官就是念念不忘:「雖然沒有完全達到要求,但我從他的態度中能感覺到他強烈的進取慾望(自我說服的邏輯)。」
 
表面上看,這不合理、不科學,但它揭示了一個用人的道理:對於部門領導而言,能力考察固然重要,但與上司的性格匹配程度卻更關鍵;對於HR而言,其考察的重點完全在於是否符合公司價值觀。
 
也就是說,一場面試,一小半在考察能力,一大半在「聞」人的「味道」。
                                             
不過,雖然性格強的人,容易留下印象,但任何「人設」都有令人反感的成分,本身是雙刃利劍,如果不能科學地運用,很可能留下來的只是「你的奇葩印象」,而不是你本人。人的性格確實是太複雜了。
 
絕大部分面試經驗都是把常見的面試問題和標準答案列出來,高級一點的給你一些面試思路,但這也只能讓你避免犯「小白錯誤」而已。
 
對於一些熱門公司的職位,想要在跟你實力差不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你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傳遞你的「人設」。
 

2. 為什麼你喜歡這些電影角色?

有一句吐槽星座的笑話:人相信星座,只不過是希望人類只有十二種類型那麼簡單。雖然是句笑話,但卻是句大實話,人都有「類型化」思維的傾向,我們認識一個人,都會經歷「類型化→個性化」的過程:
 
初次見面,我們會根據其外貌言行,搜索大腦中的「性格庫」,將其歸為其中的一類——內向的、精明的、理性的、計劃性強的,等等,這就是「類型化」,一次短短幾十分鐘的面試,剛好夠把你「類型化」了。
 
只有繼續相處,我們才會仔細觀察其言行,漸漸地找到與預設的類型不同之處,這就是「個性化」——所以人總是越相處越複雜,越難定義。人的性格千變萬化,但「類型化」的性格卻是有限的,而其中受歡迎的類型就更少了。
 
如果你大學選修過文學創作理論、戲劇理論、編劇一類的學科,你一定知道有一個「人物原型」的理論,這個理論源自榮格心理學:「原型」體現了我們進化過程中一些基本的人類形象,是自己內心無意識的體現,能夠喚起人類深層次的感情。
 
舉個例子,周星馳電影主角的身份有貴有賤有貧有富,但大多數都由兩個「經典人物原型」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一個是渴望成功但心地善良的小人物(《喜劇之王》《國產凌凌漆》《大內密探零零發》《鹿鼎記》),一個是「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小人物(《賭聖》《食神》《功夫》《大話西遊》《武狀元蘇乞兒》《九品芝麻官》)。
大家之所以喜歡周星馳電影,因為這兩個人物原型在傳統的戲劇、小說中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能夠最大程度縮短觀眾的認知過程。
 
 「人物原型理論」分析了大量經典的小說、電影、戲劇,將其主角劃分為幾十種人物類型,每一個類型都源自一個神話、民間故事中的人物。但這套西方編劇理論中總結出的「人設」沒法直接拿來用,因為受歡迎的人物原型都是「本地化」的,而中國的編劇寫作理論又缺乏此類研究,所以我們只能在中國的歷史人物、文學名著、傳統戲劇角色中,尋找自己可對照的「人物原型」。
 
職場上受歡迎的「人物原型」有兩種方向,以四大名著中的人物為主:
 
第一類是專業的方向,比如諸葛亮、關張趙、林沖、魯智深、孫悟空、晴雯……
 
第二類是統籌、協調、管理的方向,比如魯肅、唐僧、襲人……
 
看到這兒,大家可能會很疑惑,難道要我們模仿這些人物?並非如此。我們要的是從這些角色中抽像出的「類型化」的「人物原型」,而非「個性化的原著人物」。
 
怎麼「類型化」呢?你需要去抽取人物身上的三樣東西來組成「人設三要素」,它們是:人生動力、角色挑戰、性格弧線
 
下面,我以「諸葛亮」這個經典形象為例,以他在《出師表》中有關的自我陳述中的內容為例(可以把《出師表》當成是「面試」蜀國北伐主師一職的「陳述」),分析一下這「三要素」在面試中的影響。
 

3. 「人設」三要素

諸葛亮的「人生動力」是什麼呢?我們可以總結成「發揮自己的專業能力,成為老闆的頂級參謀」。用《出師表》裡的話說是 「奉命於危難之間」,「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在面試的「人設」中,「人生動力」它代表了你的「人生目標」,包括:我關注什麼、我害怕什麼、我為什麼是現在這樣、我是如何轉變的、別人如何看我,等等,這是形成你性格的主要因素,也是最能打動面試官,取得共鳴的內容。

能夠體現你的「人生動力」的經典面試問題包括:

  • 這份工作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
  • 為什麼選擇我們公司?
  • 你能為我們公司帶來什麼?
  • 你喜歡什麼樣的工作氛圍?
  • 說說你的職業規劃……

舉例
問:你為什麼應聘這份工作?
 
答:我大三有一段時間非常迷茫,我不知道我為什麼學這個專業(我害怕什麼),除了賺錢之外,我到底應該怎麼實現我的人生價值(我關注什麼)?
 
非常偶爾的機會,我看到了一篇貴公司X總講公司理念的報導,我立刻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發生了什麼改變)。我覺得你們是一個足夠瘋狂的團隊,有一個足夠瘋狂的商業理想,乾著不可思議的事(我如何看別人),而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足夠瘋狂的人,我期待的正是這樣一份工作(我如何看自己)。
再看「角色挑戰」。目標越高,挑戰越大,「角色挑戰」就像為西天取經的唐僧設置的「九九八十一難」,諸葛亮的「角色挑戰」是「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挑戰越大,才能便「人設」更有指向性。
 
第三點「性格弧線」是實際上回答「角色挑戰」的問題的,比如諸葛亮的性格弧線是「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角色挑戰」和「性格弧線」是一問一答

通常出現在同一個面試問題的答案中,包括:

  • 上一份工作的辭職原因?
  • 應聘這份工作,你認為自己還欠缺什麼?
  • 你有哪些失敗經歷?
  • 如果你和同事無法相處怎麼辦……

舉例
問:你有哪些失敗經歷?
 
答:我曾經差一點簽下一個大客戶,可最終還是丟了單。那個客戶非常有價值,我們團隊想了很多辦法,提了好幾次案,獲得了他們的認可,但客戶還是沒有下定決心。 (角色挑戰)
 
後來,我聽說我的競爭對手跟客戶的老闆有特殊關係,擔心自己「被耍了」,再加上又有了別的項目,就漸漸說放棄了這個項目。
 
可最終客戶選擇的卻是第三家。後來聽說客戶的老闆一開始非常傾向於我們的方案,只是想壓價,後來確實是因為我們跟進不夠積極而放棄。這件事讓我養成一個習慣,遇到看似無法解決的困難之前,提醒自己一句:也許事情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糟糕。 (性格弧線)
 
面試問題雖多,重要的都逃不脫這「人設」三要素。
 
不過,「諸葛亮的人物原型」因為太過完美,在面試中往往不太可信。而大部分人的履歷中都有一定的「硬傷」,比如第一學歷不夠好、有相當長的職業空白期、跳槽過於頻繁、或長期在一家公司,這正是「角色挑戰」和「性格弧線」的另一個作用。
 
以前面說過的周星馳電影中「浪子回頭金不換」型的小人物為例。
 
為什麼職場上也會喜歡這一類形象呢?因為大部分公司都喜歡員工有挑戰精神,創新意識,但又害怕員工不安心工作,好高騖遠。 「浪子回頭」型的員工,通常是嘗試過很多不切實際的挑戰,失敗之後再回頭,身上仍有「開拓者」的血液,只是更增添了一份沉穩。
 
如果你的履歷中有類似轉行失敗、中途創業、職業空白期等「硬傷」,那麼一個「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形象,不但能幫你解釋自己的「硬傷」,同時也為「人設」增加一些小小的衝突,讓你更令人印象深刻。
 

4. 我為什麼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看完這些,恐怕很多人頭都大了,趕情要讓我「自編自導自演」,還沒有NG,一次過關?還有人會不屑,這不是讓我們做「戲精」欺騙面試官嗎?
 
這也是對「角色原型」的誤解,不是所有原型你都能去「扮演」的。前面說了,「人物原型」原來是心理學理論,它是埋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自我」,是我們所有行為的「深層動機」,尋找這個原型,其實是對自我的一次「更深層次的理解」——我是誰?我渴望什麼?我為什麼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在電影院裡,觀眾首先要理解和認同主角的行為動機,之後才能在主角解決自己的核心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觀影快感。
 
同樣,在面試中,你通過「人生動機」獲得面試官的理解和共鳴,「角色挑戰」是面試官關心的問題,而你的能力是通過「性格弧線」來展示的,三者共同構成了一次真實可信、邏輯通暢的「自我展示」。
 
一次成功的面試,絕不是要讓你去說服面試官,而是讓他們喜歡你。
 
文章資料來源為【人神共奋 FESCOAdecco】,經TC彙集整理,部分內容為TC創作,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圖片來源:pexels

TC Summary

  1. 人設致勝:面試官需考量到應聘者的個人特質是否符合公司文化,因此適當的展現人格魅力是面試時需要面試技巧。
  2. 從電影角色朔造特質:人都有「類型化」的思維傾向,從周星馳的電影理,可以發多數人都喜歡「渴望成功的善良小人物」、「浪子回頭金不換的英雄」
  3. 人設三要素:人生動力、角色挑戰、性格弧線
  4. 角色定位是自我探索:面試並不是教你假扮成其他角色,而是從不同的問題角度去思考自己定位,做更深層東基的理解。

《延伸閱讀》


TC的IG
上會有更多相關職場成長懶人包,立即追蹤不錯過任何成長機會!

想持續接收到最精華的文章,可按這裡加入 TC Incubator的LINE@

 

訂閱TC Sharing

追蹤TC Incubator

粉絲專頁


IG懶人包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