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浪人】從自我探索育成核心價值 畢業後還有學分要修

【城市浪人】從自我探索育成核心價值 畢業後還有學分要修

【推薦原因】


用自己的一點東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城市浪人-張希慈
一個從台灣第一大學出生的女子,富比士雜誌評為亞洲30歲以下傑出社會企業家,但她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糾結,2018830日,張希慈受邀參加了「微課」的線上直播,分享了創業的理念和艱辛。


 

知識我們懂得很多,但社會呢?-為什麼創立「城市浪人」?

大學四年級那年,在領導學程中的團隊活動,團隊認為「學校可以做的事情都做了;課也修得差不多了,但社會我們了解的並不多。」因此展開了城市浪人之旅的規劃。「
城市浪人」主要是服務1626歲之間的學生或是社會人士,在現今的教育體制中,很少人重視「自我探索」和「社會參與」,普遍大眾只知道在學校的時候讀好書,出社會的時候就會找到一份好工作,其實結果不然。
2013年的秋天一群年輕人決定帶領另外一群年輕人脫離舒適圈,探索生命、尋找自信和發揮創意。
 

如果說學校是社會的縮影,那社會一定都是菁英-社會使命感

國中的時候,張希慈因為成績優異常被老師指派教導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一開始她認為他們成績不好不是沒有原因,上課睡覺不認真學習,如何得到好成績。
後來,在教導的過程中,她發現確實有原因,但不是一開始想的那樣,那位同學晚上要到夜市擺攤、負擔家計到半夜,除了上課休息以外根本沒有時間好好地睡一覺,對希慈來說,放學不過就是補完習回家看書睡覺,不用打工、不用擺攤。
第一次,第一次讓她感覺到教育資源不平等。

很多人說學校就是社會的縮影,希慈國中畢業就陸續進北一女、台大就讀,每個暑假同學都四處飛,講著不同國的語言,討論學問高深的話題,擔憂相似的未來,如果社會是這樣,難道社會上都是菁英嗎?
現今的教育體制把菁英篩選出來,但沒有告訴他們「社會不是你們想的那樣」你不需要和一群人生活在一起;嘗試了解他們,學生沒辦法產生社會使命感,就算沒有不滿意現在的生活方式,你一樣可以順利畢業。
這也是城市浪人的核心價值,翹掉不滿意的生活,然後把城市當成教室,找到想花一輩子學習的事情,成為讓別人快樂的存在。
 

台灣可以出口科技,也可以出口教育-城市浪人到國外

亞洲的國家教育體制和想法其實很相像,讀好書就會有好的工作,接著你的未來就會一片光明,但事實並非如此,你需要面臨的問題還很多。
城市浪人2013年在台灣發跡,幫助過千的年輕人找到自己的定位,表示城市浪人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台灣可以出口科技,難道不能出口教育嗎?
因為這樣的疑惑,城市浪人開始將「城市浪人」的理念和想法向外擴張,希望這樣可以幫助更多的年輕人。
 

只要還有一點選擇,就不是停損點

追尋夢想的年輕人很多,但總不知道方向正不正確,該如何設立停損點?面對這樣的問題,希慈說了她親身可怕的經歷。
「城市浪人」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金援可以幫助整個活動的成形,也沒有太多的資源可以詢問,所以整個團隊都很吃緊,在一次看報紙的過程中,她看到了一位講者在台灣並且很快就要離國,在匆促的邀約下講者也答應讓她採訪。
約在高級飯店見面,知名的講者開始在言論中帶著騷擾,在訪問的最後更是拿出了一疊鈔票,因為團隊很吃緊,豆腐也被吃了不少到底該不該拿?這筆錢可以完成她的夢想,解決團隊面臨的金融問題。
百般糾結的情況下,最後希慈並沒有拿這疊「不該拿」的鈔票。她說「當你發現你自己還有選擇,那不管過程有多麼艱辛,那都不會是停損點,因為你還有機會」
還有選擇權就不到最後,還有人支持我、愛我、還感覺到自己是幸運的,只要我再試一天這個理念就會被持續一天。

 
張希慈說,不管你現在是不是學生,不管你現在在哪裡,如果你不滿意現在的生活,那麼你不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之後才開始,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從小細節發現,「用自己的一點東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關於Wakey 微課

以「教育經濟、知識經濟、陪伴經濟」為發展方向,我們秉持著「拉近線上與線下的學習距離」的初衷,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弭平資訊落差,並「結合材料配送與電子商務」和「為線上學習客製的直播教室」,將各種有趣的課程,以超乎舊有想像的方式帶到大家的生活中。
(點我)前往粉絲專頁
 
本文為微課Wakey與TC Incubator合作文章,由TC Incubator自產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摘抄、複製及建立圖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TC聯絡窗口申請獲得授權。


《延伸閱讀》


TC的IG
上會有更多相關職場成長懶人包,立即追蹤不錯過任何成長機會!

想持續接收到最精華的文章,可按這裡加入 TC Incubator的LINE@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