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on Musk——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人

對於那些不熟悉 Elon Musk 的人來說,他就是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人。
我將用這篇文章來呈現,他是如何成為一個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和現實中的 Tony Stark 的(電影《鋼鐵俠》中的角色)。還是引用英國傳奇企業家 Richard Branson 對 Musk 的一段評價來解開謎團吧:

無論外界質疑聲多麼大,Musk 總能平息這些質疑聲,將所謂不可能實現的事變成現實。

他的特斯拉汽車和SolarCity 的公司正將一個更清潔、可再生能源的未來變成現實…… 他的SpaceX 公司重新開始太空探索…… 矛盾的是,一方面Musk 致力於把地球變得更好,但同時他卻在建造宇宙飛船,幫人類離開地球。

真正有遠見的人看到的是一幅全景,而 Elon·Musk 無疑是一個具有非凡遠見的人。

 

Elon Musk 的成功因素

Musk 於 1971 年出生在南非。童年生活對他來說並不是很愉快:家庭生活艱難,也沒辦法適應學校的環境。然而,像你經常看的偉大人物傳記裡寫的那樣,他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自學了。
他的兄弟 Kimbal 回憶說,Musk 經常一天閱讀 10 小時左右的科幻小說,後來也看了很多的非科幻類書籍。四年級之前,他就開始堅持不懈地閱讀大英百科全書。
Musk 將人類視作計算機。當然我說的不是字面意思,而是本質上類比,一個人的硬件就是他的身體和大腦。他的軟件是思考方式、價值觀、習慣與個性。
學習對 Musk 來說,簡直就是「下載數據和計算程序到大腦」的過程。在他還是個學生時,坐在教室裡聽老師講課反而像「慢得離譜的下載」,這讓他對正式的教學環境很是失望。直到今天,他的大部分知識都是通過自學獲得的。
在 9 歲那年,Musk 擁有了他的第一台 Commodore VIC-20,因此玩電子遊戲就成了他的第二大愛好。
Commodore VIC-20 配有 5 千字節內存和「如何編程」指南,用戶需要花 6 個月才能把它學完,而九歲的 Musk 三天就學完了。
因為會編程,他後來還做了一個以太空為背景,名為「宇宙爆炸(Blaster) 」的小遊戲,並把它賣給了一家在線雜誌,賺到了500 美元(相當於今天的1200 美元) 。
賺錢從來不是他的最終目標,金錢不過是他實現願望的手段而已。 Musk 從小便是一個務實的夢想家,這也是多年以後造就他與眾不同的創業之路的原因——縱然擁有同樣聰明的頭腦、敏銳的商業嗅覺和過人的遠見,但其他人的目標只是追求財富,而他卻志在改變世界。
大學時代,Musk 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意義在哪兒,「什麼最能影響人類的未來?」他想出的答案是五件事:「互聯網、可持續能源、太空探索與多星球擴張、人工智能、人類基因密碼重新編程。」
從賓大畢業後,Musk 前往斯坦福,本來是去讀能源物理博士,希望自己能發現比傳統電池更有效的方式來儲存能量。他知道這項技術對未來可持續能源的發展至關重要,有助於加速電動汽車時代的來臨。
但就在入校的兩天內,他就輟學了。當時是 1995 年,他「無法忍受只是看著互聯網時代過去而置身事外」,他希望加入到互聯網大軍中,讓世界變的更好。所以他退學並決定嘗試互聯網。
 

初次創業便獲成功

Musk 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鵲起,是從和他一起來到美國的兄弟 Kimbal 合作開始的。
他們一起開了第一家網絡公司Zip2,一個幫助傳統媒體把內容和信息發佈到互聯網上的平台,其中包含黃頁和白頁功能,目標是幫助全國性的網絡媒體與地方商家合作,將產品地方化。
在 1995 年,很難讓企業相信互聯網很重要,很多公司對他們說,在互聯網上做廣告聽起來像「史上最愚蠢的事」。但最終,他們還是爭取到了包括《紐約時報》和《芝加哥論壇報》在內的一些客戶,公司也緩慢發展起來了。
要知道,這是上世紀 90 年代互聯網蓬勃發展時期,初創公司往往賺一筆就走了。 1999 年,康柏以 3.07 億美元收購了 ZIP2,也讓當時年僅 27 歲的 Musk 賺到了 2200 萬美金。
 
Elon Musk——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人
Musk 每一次創業成功,就立即投入到下一個更難更複雜的事業中去。這也是他不墨守成規的性格使然。事後再看,2002 年恰好是互聯網泡沫即將達到頂峰的年份,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Musk 就在泡沫頂峰成功套現,實現了財富最大化。
接下來,Musk 將自己四分之三的身家投入到新產業中去,大膽地打造了一個名為 X.com 的網上銀行。
在 X.com 辦公的同一棟樓裡,還有另一家叫 Confinity 的互聯網金融公司,這也使兩家公司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最終他們決定合併成一個公司,就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 PayPal。
這次合併也給新公司帶來了大量內部衝突。 PayPal 培養了很多傑出的創業家,包括 Slide 創始人馬克斯·列夫琴(Max Levchin)、LinkedIn 創始人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等。
儘管公司迅速成長,但內部協調並不太順利。到了 2000 年底,衝突終於爆發了。當時 Musk 正與他第一任妻子賈絲汀度蜜月,公司內部反 Musk 的一幫人迅速發動政變,換下 Musk 並推舉 Peter Thiel 做了 CEO。
Musk 對這一事件處理得非常好,直到今天,Musk 都表示自己不認同他們這一舉動,但理解他們為什麼這麼做。
 
事業和婚姻遭遇危機
2002 年,這位 31 歲的超級富豪並沒有按照正常人眼中的準則去投資和管理公司,讓我們簡短回顧一下 Musk 在這 13 年中的商業部署:
在那之後,他開始了有史以來最不可思議和不明智的商業冒險——Musk 個人出資1 億美元開了一家名為SpaceX 的火箭公司,目標是將火箭發射費用降低到商業航天發射市場的1/ 10,併計劃在未來研製世界最大的火箭用於星際移民。
隨後在2004 年,他開了一家名叫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公司,目標在於通過加速發展電動汽車來徹底改變全球汽車行業,人類將因此飛躍進入可持續的能源未來。
2006 年,和表兄弟合夥開了另一家名為SolarCity 的公司,希望通過在千家萬戶安裝一種大型的、分佈式的太陽能面板系統,徹底改變耗能產品、大幅降低石化燃料產生的電力消費,並最終「大規模採用,加速可持續能源時代的到來。」
如果你觀察 Musk 賣掉​​ PayPal 後這四年裡的所有舉動,你會覺得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一個沉迷妄想的互聯網富豪,搞了一堆不可能做成的項目,完全是在揮霍自己的財富。真是滑稽透頂。
2008 年,Musk 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 SpaceX 公司三次發射火箭都在進入軌道之前失敗。為了能夠引入投資和負載合同,SpaceX 必須證明他們能夠成功發射火箭,但 Musk 的剩餘的資金只夠一次火箭發射了。
如果第四次發射也失敗的話,SpaceX 公司將宣告破產。同時,在灣區,他的另一家公司——特斯拉電動汽車,也瀕臨破產。
他們推出了第一輛電動汽車 Tesla Roadster,然而外界均不看好這款車。矽谷八卦博客 Valleywag 發文稱特斯拉這款 Roadster 是科技公司 2007 年最失敗的作品。
如果沒有 08 年的經濟危機,特斯拉的情況可能還會好些——但歷史沒有如果,全球經濟危機還是爆發了。
這無疑對新興行業打擊最大。流向汽車行業的現金被吸乾,作為一個未經時間和市場證明的新興公司,特斯拉在經濟危機時受到的打擊自然也更大,很快,特斯拉就把錢用完了。
在 Musk 的職業生涯產生危機時,他的第一段婚姻也走向了盡頭。那一年,他的妻子賈斯汀在一場車禍後出現了心理問題,Musk 沒有任何耐心應對,隨即提起離婚訟訴。他說:「有一瞬間,我覺得自己一無所有。」
 

轉危為安

但是,我們似乎忘了 Musk 並不傻,他創立的都是些偉大的公司,只不過建造一枚可靠的火箭有著不可思議的困難,電動汽車也是一樣。
沒有人願意投資這些外界普遍不看好的行業,尤其是在經濟衰退期間,Musk 不得不自掏腰包來搞自己的事業。
PayPal 讓他發了財,但這些錢並不足以長時間支撐他的產業:沒有外部資金,SpaceX 和特斯拉都撐不了很久。不是說 SpaceX 和特斯拉不是好公司,只是它們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成功,而當時的情況恰恰是它們沒有時間了。
然而,在最嚴峻的時刻,一切都有了轉機。
首先,2008 年 9 月,SpaceX 發射了第四枚(也是最後一枚)火箭,並取得了成功。結果堪稱完美,這足以讓美國航空航天局說「不錯啊,我們可以讓這個叫 Musk 的傢伙試一試」。
2011 年,美國宇航局與 SpaceX 簽署了一份價值 16 億美元的合同,根據協議,SpaceX 將為美國宇航員提供 12 次運輸補給任務​​。就這樣 SpaceX 活過來了。
緊接著,2008 年的聖誕前夕,在 Musk 湊了最後的錢用來保證特斯拉正常運營後,投資方勉強同意投資這家公司。
五個月後,事情開始出現轉機——戴姆勒汽車公司投入了至關重要的一筆 5000 萬美元的資金,特斯拉由此避免了破產。
儘管 2008 年是 Musk 頗為坎坷的一年,然而接下來的七年卻是 Elon·Musk 和他的公司創造巨大輝煌的七年。
雖然 SpaceX 公司前三次火箭發射均遭失敗,但後來發射的 20 次火箭都大獲成功。美國航空航天局現在已是它的長期客戶之一,因為 SpaceX 創造了私營公司航空運輸成本最低的歷史。
直到今天,世界上掌握了航天器發射回收技術的國家(機構)只有四個:美國、俄羅斯、中國,還有 Elon·Musk 的 Space X。
SpaceX 的「龍」太空艙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後返回地球,開啟了太空運載的私人運營時代;該公司目前正在測試新的飛船,可以將 100 人送往太空。最新一輪融資中,SpaceX 從谷歌和富達基金 (Fidelity) 處共籌集了 10 億美元,公司估值達 120 億美元。
Musk 的種種經歷和商業舉措都讓他成為一個傳奇人物。在建立一個成功的電動汽車公司及其在全球範圍內的增壓站網絡的過程中,Musk 經常被拿來和一些遠見卓識的企業家,如亨利·福特和約翰·洛克菲勒等來做比較。
 
我敢肯定,「Elon·Musk: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人」這個文章標題會惹惱他。但我有我的理由。對我來說,這系列文章中有兩個值得探索的地方:

1)要理解為什麼 Musk 選擇了他目前在做的這些項目。 Musk 深信,他現在所從事的事業會讓人類的未來更美好。我想探究他做事的深層原因,原因就是他關心整個人類。

2)要理解為什麼 Musk 能夠成就這些大事。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一些偉大的人來改變世界,而這些人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他們的做事方式不同於其他人,他們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訪問第一步:參觀工廠
特斯拉工廠位於北加利福尼亞,而 SpaceX 工廠在南加州。除佔地巨大外,兩個工廠均有很多共同點。
這兩家工廠都明亮整潔,內部漆成白色,有著超高的天花板,給人感覺更像實驗室而非傳統的工廠。工程師和技術人員被有意安排在一起工作,以便讓他們密切合作,並及時給對方反饋。
Musk 認為這種集中辦公的工作方式不但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並且可以讓生產團隊和設計團隊緊密溝通、良好互動,從而互相激發、優化流程、發現問題並協同找到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最終實現創新效率的大幅提升。工廠裡幾乎沒有封閉辦公室,區間對每個人都是開放的。
第二天是去參觀 SpaceX 工廠。為使工作環境更利於激發員工的創新性,SpaceX 工廠的顏色、辦公設備、垃圾桶甚至是廁所,都經過 Musk 的親手挑选和佈置。
SpaceX 的大部分火箭和航天器部件都在同一間廠房內建造完成,一起工作的工程師和熟練技工有 4000 多人。引擎、火箭、太空艙,火箭的大部分關鍵部件都在這裡開始成型。也就是說,從 SpaceX 工廠一端進來的是鐵塊,而另一端出來的就是火箭了。
 
訪問第二步:採訪員工對 Musk 的印象
參觀完這兩家工廠,我接下來的目標是訪問一些員工,讓他們談談對這位老闆的看法和印象,好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他。
Elon Musk 對手下的要求非常苛刻,這在業內是出了名的。如果你要跟 Musk 一起開會,必須事先做好充足的準備,因為整個會議過程對你來說就是一次艱難的考驗。
一位自稱在 SpaceX 做過 5 年工程師的 Quora 用戶稱:「誰剛和 Musk 一起開過會,你一眼就能看出來。」
他表示,剛開完會的人肯定是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因為Musk 很可能會因為手下員工做的不夠好而把他們批得體無完膚(他可不會因為員工們已經辛苦工作了6 個月而手下留情)。因此,重點是和 Musk 開會前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
另一位員工稱:「與Musk 一起開會時,我們都做好了充分準備,因為如果你沒做好準備工作,他會毫不留情地讓你明白這一點。如果他提出了一個合理的問題而你答不上來,那你就自求多福吧。我們開會的效率很高,討論都直達要點,而且全部都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之上。」
換句話說,Musk 總是要求他手下的員工利用他從物理學研究中學會的一種方法,即第一原則來進行推理。 Musk 在接受采訪時說過:「我認為從第一原則來推理比類比推理更重要。」
他說:「我們在生活中通常會用類比的方式來推理,比如我們在做某件事的時候,經常會認為我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其他一些事也是這樣做成的,或者其他人也在這樣做。但如果從第一原則來推理的話,你必須將事情或事物抽絲剝繭,分解成最基本的事實,然後再進行推理。雖然這樣做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但是結果往往更有創新意義,因為你是從頭開始,而非基於你之前已有的成就。」
皮普爾如今擔任電動公共汽車製造商 Proterra 的 CEO,他還記得當時 Musk 要求特斯拉員工搞清楚如何為 Model S 生產鋁製車身面板,而非聘請外部供應商的情景。
生產鋁製車身面板技術難度極高,非常棘手,而且花費昂貴。 「他是屋裡唯一認為這是個好主意的人,」皮普爾稱,「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當時都完全不知道如何去做。」但 Musk 說:「我們必須實現它。」
特斯拉如今在自己的工廠內生產所有需要的鋁製車身面板。
 

採訪第三步:訪問本尊

採訪完 Musk 的手下後,我終於和他本人面對面地坐在一起了。剛開始的幾分鐘,氣氛略顯尷尬,不過等我開始問他一些問題時,情況有了好轉。
「我要時刻知曉人工智能到底發展到了什麼地步」,Musk 說,而圍繞他所陳述觀點的所有內容都指向了一個問題:
「那些(研發)部門和企業,他們的安全工作真的充分嗎?我從始至終一直認為,在對待人工智能方面,必須創建一個具有跨州、跨國水準的監督管理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稍稍確保我們不會做出什麼太過出格的事情。」
這就是 Elon·Musk,他追求的是不斷變革,他的信念是改變世界。他的這些想法看似天馬行空,但事實上都基於對現實問題的洞察,並且直指問題要害。 Elon·Musk 的另一個迷人之處在於他看世界的眼光與眾不同。
他善於以工程師的目光洞悉事物的本質,發現整個結構中引起革命性變革的關鍵點。這樣說來,他恐怕是當下最瘋狂的夢想家和最勤勉的實干家。
 
原創文章,作者:董老師
原文出處:36Kr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