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uates from Columbia University's School of Journalism cheer during the university's commencement ceremony in New York May 16, 2012. Over 12,000 students attended the annual graduation ceremony on the university's campus. REUTERS/Keith Bedford  (UNITED STATES - Tags: EDUCATION) - RTR325VM

商院生創業最常見的十大死穴

本文原刊登於Medium 《Top 10 mistakes business students make when founding a startup》,36 氪翻譯。

商科創業-Louis Nicholls 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創業者。在過往的合作專案中, Nicholls 發現大部分畢業於商學院的同學在創業中容易觸犯一些「死穴」,因為他們已經成功被塑造成只適合進入大公司的人。為了提高商院生的創業成功率,Nicholls 整理了 10 個商院生最容易犯的錯誤,提醒他們盡量避開。

即便對於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創意工作者而言,創立一家新創公司也絕非易事,因為成功的幾率實在是太小了。如果說擁有豐富經驗的人在創業時尚且如此艱難,我們便不難理解為何從商學院畢業的同學在創業路上會頻繁遭遇挫折。除了一些常見的挑戰以外,商院生通常還需要面對缺乏創造力和專業知識的尷尬。在為期 3 至 5 年的商科教育中,他們已經成功被學校塑造成只適合進入大公司的一群。

針對企業家精神和創造力這兩個問題,Paypal 的共同創辦人 Peter Thiel 的說法一針見血:


亞斯伯格症能夠幫助你,而商學院則只會毀了你。

在這樣的背景下,商院生究竟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成功機率呢?

我在創辦「Gymhopper」和「Wiggles」的過程中犯過許多錯誤,同時也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除此以外,我還熱衷於和擁有商科背景的創業者進行交流,同時支持和指導他們的創業工作。在這些活動中,我總結了一些商科背景創業者的共通點。

隨後我整理了一份錯誤清單。如果你是商院生,而且在從事創業工作之前沒有對科學性或者創造性的領域進行過研究,那麼這些錯誤將會成為你的創業「死穴」。有些錯誤相對容易察覺,有些則較為隱密。在排名不分先後的情況下,我整理出了商科創業者在創業前 6 個月內最容易犯的 10 個錯誤,你應該迴避它們。

1、避免在社交平台上發佈類似於「我有一個很棒的想法,我應該到哪裡尋找合適的開發者呢?合作者可以得到一定的股權」的消息。

什麼?你有一個很棒的想法?那麼恭喜你!但我敢打賭至少有 100 個人在每天清晨洗澡的時候曾經有過類似的想法。作為一名開發人員(儘管技術欠佳),我可以向你保證每一位你認為「合適」的開發人員在進行產品開發之前都曾經思考過好幾百種方案,其中有一些是已經處於開發階段的方案,別的則尚處於構思階段。

想要說服別人停止手頭上的工作轉而為你開發產品,你有 3 個選擇:

  1.  給他們提供優厚的報酬
  2. 學習如何為自己的想法構建出一個可以向客戶展示的模型,並以此證明自己不是一個空有想法的人。這種方式最棒的一點是你可以學習到一門全新的技能,即便在 20 年後機器人全面接管了開發工作,你也可以藉這門技能養活自己
  3. 如果你不具備執行前兩種方案的能力(考慮到大部分人都沒有這樣的資金實力,而且想在為期 6 個月的學習期間,為複雜的產品構造出原型也並非易事),你可以選擇依靠你的商業技能,以說服他們你將會成為一位不錯的合作夥伴。你需要動身展開銷售、背書以及引導等工作,這些活動可以讓你的開發者認同你的價值並同意和你達成合作關係。

2、對行銷活動抱有過度自信

我曾經在各類專案中與數百名商科學生進行過合作,他們都學習過與行銷或銷售領域相關的課程。我發現絕大部分商科學生都會認為自己對於行銷類活動擁有完備的知識,並堅信自己可以勝任這類工作。

沒錯,我認可這些商科學生站在街上展開行銷活動的表現確實會比一般人更好,但我始終對他們在創業活動中的行銷能力有所保留。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創業專案的行銷類活動當中,表現最差的往往是那些修讀行銷專業或者曾經在大公司擔任行銷職位的商科學生(特別是擁有碩士學位的商科學生)。

原因非常簡單:新創公司所需要的行銷類活動和大公司之間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但商學院往往以大公司的架構作為授課範本。因此在創業時,商院生往往會抱有一種錯誤的自信。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並沒有什麼特別,僅需多加練習即可。

8169811354_e66fc4e0aa_k(Photo Credit: Joris Louwes

3、追求成為「老闆」的優越感,並試圖管理自己的創業夥伴

在這個問題上,我會引用自己從一位成功企業家身上學到的一個建議:

如果你覺得對共同創辦人的管理是必須的,那麼他們將會葬送你的新創公司;但如果你在非必要的情況下對共同創辦人進行過度管理,那麼你將會親手葬送自己的新創公司。不論你的天平朝哪一方傾斜,你都注定會失敗。

另一個問題是商科背景的學生們往往懷著成為 CEO 的夢想,他們極其渴望擔任這個可以協調生產團隊以及制定戰略性決策的管理崗位。對於大公司而言,CEO 的職能確實如他們想像的一樣。

抱有這種想法進入大公司究竟是好是壞並不在我的討論範疇之內,但抱著這種想法去創業無疑是一種自殺行為。如果你正在打這個算盤,那麼我要告訴你一個壞消息:

如果說你連製造出產品都做不到,那麼我基本上可以斷定你根本沒有真正瞭解自己的產品,在這種情況下你根本就不可能做出有效的戰略決策,你甚至連掌控產品的開發進程、先後順序以及相關資源都很難做到。所以,在公司成立最初的 18 個月或兩年以內,你應該少做成為手握大權的 CEO 的夢,因為你的貢獻甚至還達不到團隊的平均水平。在這個階段中你需要做的是不要妨礙開發人員的工作,學會跟隨開發團隊的腳步並發掘每一個行銷機會,只有這樣你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確保新創公司的成功。

Paul Graham 所說的一樣:

處於創業初期的公司,非技術類出身的創辦人能做的只有為工程師送咖啡和漢堡。

4、急於撰寫商業計劃

這完全就是多餘的,你僅需出去展開行銷工作並多和用戶進行溝通即可。同時你還需要確保盡量獲得客戶的終身價值,並為產品的改進提出意見。

7020635899_f402fbe88b_k(Photo Credit:U.S. Embassy Pakistan

5、參與創業競賽

在創立 Gymhopper 的時候我們也曾經身陷這個陷阱之中。實際上,不論什麼時候你都可以找到上百個創業比賽,你還會發現每個比賽基本上都有上 10 個獨特的格式要求。

那麼這些比賽會對你的目標形成干擾嗎?當然了!

這些比賽對你是否有所幫助?答案是「幾乎沒有」。

如果你的目標僅僅是透過自己的創意去「騙取」比賽的獎金以支付大學費用,那麼你大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執行。只要執行得當,你確實有可能在多項比賽中贏得可觀的獎金。

6、急於增加人手

從商學院畢業的學生所接受的基本上是最優質的商業教育,這也意味著每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你那昂貴的商科教育背景只會為你提供兩種解決方案:

  1. 聘請擁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來協助解決問題
  2. 聘請顧問人員並向之詢問應該聘請何人來解決問題

但這兩個方案顯然都不適用於新創公司。最初進入到公司的人選將會對企業的文化和營運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因此,儘管在商科教學中,有許多人向你報告會讓你感覺良好,但你也是時候清醒一下了:你應該做的是挽起衣袖並對具體問題加以深究。

3442337050_383de70f27_b(Photo Credit: Acid Pix)

7、迫不及待地尋找顧問

出於某些原因,新創公司經常會出現顧問、導師以及「教練」的總人數達創業者人數 10 倍之多的情況。想像一下:你是一位對演藝富有激情的年輕演員,目前你正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以求獲得一個具有突破性的角色。聲名顯赫的電影製作人(你可以理解為「投資人」)可以在一部大製作中給你提供一個角色,而一線影星(你可以理解為「已經成功的創業者」)則在為你提供關鍵聯絡人以及相關的經驗和建議,因為他們也曾經經歷過你的位置,該犯的錯誤也都犯過。除了這兩類人以外,你還會發現第三類人:他們幾乎會在每一個公眾場合上出現,說法風格以取巧為主;他們號稱認識在座的每一個人,並且通常會以星探、行業專家或者製作人同事等身份介紹自己。你在第三類人身上所耗費的時間作用為零,這是一項只有投入沒有回報的虧本投資。

這裡提出一個經驗法則: 如果這些顧問、導師或者「教練」在沒有投入相應的時間(或者資金)的情況下向你索取股權或者回報,你需要做的是拒絕並遠離他們,因為一個可以給出優秀建議的人根本無需向年輕的創業者索取利益。

商科創業者需要切記這個錯誤,因為它在拖慢進度的同時還會引發創業團隊的內部問題。

8、過份關注自己的薪水

擁有商科背景的人已經學會了如何根據薪水來衡量自己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換而言之,你得到的薪水越是豐厚,那麼你作為雇主的價值就越大,你在社會中的地位也就越高。但在創業階段這種心態絕對是不可取的,只可惜實在有太多商科學生犯下這個錯誤了。

創業和就職於大公司不同,你並不是為了一份薪水而工作,你的重點應該放在公司的整體價值上面(至少應該關注公司的部分價值)。在這種情況下,你的薪水應該僅僅和兩個條件有關:

  1. 這個月公司可以為我支付多少薪水
  2. 個月我(或者我的家庭)需要多少薪水

當然,隨著公司發展薪水的情況也會跟著改變,但至少在創業的第一年內你應該將自己的薪水控制在維持生活的最低限度(這也意味著在創業初期你的生活不會幸福)。你應該將多餘的資金投入到公司以便盡快速獲得增長(如果情況順利,後期公司的估值將會越來越高)。

我時常聽到一些共同創辦人(基本上都是商院生)提議自己的薪水應該至少和大公司持平,有些人甚至認為自己應該被賦予更高的工資,因為他們比其他人更早進入公司,所擔任的崗位也更加重要。

請別再以大公司員工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問題了,你應該堅信自己的股權終將會補償這些短暫地損失。每一位共同創辦人的薪水不可能都一樣,但你應該以他們所處的情況(生活區域、必需開銷、家庭情況等等)來決定各自的薪水,而不是根據你帶有偏見的個人價值標準。

9、在錯誤的時間點以錯誤的理由向投資人募集資金

關於這個錯誤,一些比我更有經驗地人已經撰文詳細敘述過。

但我想指出商院生犯這個錯誤的比例要遠高於平均值,這或許和商院生往往傾向於為自己的成就建立一套客觀的衡量體系有關,他們會將募資行為視為備忘錄上的必要目標。

10、缺少堅持不懈的毅力

這並不是商院生獨有的問題,但這個問題在商院生群體當中尤為突出(至少就我的經驗而言確實如此),這大概和商院生所受的教育有關。由於在教育階段曾經被大量灌輸大公司的一套,商院生很容易對回饋和激勵形成過高的期望。

由於創業階段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我們很難判定自己的公司最終能否獲得成功,甚至連自己所做的決定是否正確也不知道。但商院生們往往更適應週期性測試、案例研究以及每月評估這類直觀的回饋模式。和那些可以在毫無回饋的情況下潛心研究 3 年的科學家不同,商院生更希望可以定期獲得專案的回饋並以此基礎制定下一階段的行動計劃。

這僅僅是我的假設,但這就解釋了為何眾多商院生對創業抱有「三分鐘熱度」的心態。

文章出處:Inside

TC Sharing部分文章由會員上刊,如有不適當或對於文章出處有疑慮,請以文章檢舉或Email告知我們,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撤除

Close Menu